甲肝

2024-05-02 18:43:26 全部

甲肝,又称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。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病毒,以及食水或食物被病毒污染后被人体口腔接触而感染。患者在潜伏期后出现明显的黄疸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。
甲肝的潜伏期一般为15-45天,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,特别是眼睛和皮肤变黄,伴有尿色加深、大便褐色、混浊并发痒,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全身疲劳等症状。在急性期,患者的肝功能检查会出现异常,如谷丙转氨酶(ALT)、谷草转氨酶(AST)、碱性磷酸酶(ALP)等的升高。
治疗甲肝的关键在于休息、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。患者需要充分休息,多饮水,避免脂肪、刺激性食物,注意保持肝功能正常。对症治疗包括控制症状,如恶心、呕吐、黄疸等,可以采取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。在严重病例中,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支持治疗,包括肝功能检查、输液、补充维生素等。
预防甲肝的关键是避免接触污染的水源、食物,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。此外,甲肝疫苗也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方式,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。
综上所述,甲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,发病后会出现黄疸等症状,及时治疗和预防措施十分重要,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加以防范。

相关阅读